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招生专业 - 正文
高考首页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辅导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高招诈骗 高考工具 高中新课程 艺术高考 高校频道 历年分数线查询
全国高考 北京高考 上海高考 广东高考 山东高考 江苏高考 浙江高考 湖北高考 四川高考 天津高考 陕西高考 湖南高考 福建高考 重庆高考 安徽高考 辽宁高考 江西高考 海南高考 宁夏高考 吉林高考 山西高考 广西高考 云南高考 新疆高考 黑龙江高考 青海高考 甘肃高考 西藏高考 河北高考 贵州高考 河南高考 内蒙古高考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本科招生专业介绍

来源:2exam.com 2012-6-20 11:40:19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实践和动手能力强,懂经济、会管理,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从事矿产资源勘查、评价与开发,并具有资源经济、经营管理能力和优秀综合素质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资源环境评价与资源优化配置为主要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奠定地球科学理论基础,掌握地质科学的基本理论、工作方法和技能;2)熟练掌握外语、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掌握现代遥感技术、计算机图像技术、现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现代地球化学找矿技术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4)有从事基础地质调查、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研究的能力;5)熟悉有关规范、法规和政策,具有矿产资源经济评价、合理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能力。

就业领域:各类矿业企业、科研设计院所、高校、冶金、建材、能源等的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生产管理等工作。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知识结构合理、基础牢、实践和动手能力强、专业面宽、素质高、富有开拓创新精神,能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工程勘察、地质环境评价与防治、地质工程设计、岩土工程设计、施工与监理等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以基础工程勘察、水文工程地质勘察、地质环境与自然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保护为主要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奠定地球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水工环勘查技术的基本理论、工作方法和技能;2)熟练掌握外语、计算机应用技能;3)掌握地质勘查技术、现代地球探测技术和现代分析测试技术;4)培养从事城乡建设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和研究的综合能力;5)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6)熟悉勘查技术与工程的有关规范、法规和政策,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能力。

就业领域:各类矿业企业的工程技术、科研、设计、生产管理、技术经济管理岗位;科研设计院所、高校的相关学术领域;还可在交通、水利、电力、建筑、环保等行业所属的相近专业性质的岗位工作。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和动手能力强,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协调发展,能从事矿产资源、旅游地质资源的评价、开发及利用,地质环境的评价、整治,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复合型管理与科研人才。

业务范围:以矿产资源、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的评价、整治与管理为主要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掌握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2)熟练掌握外语、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技能;3)掌握遥感图像解译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开发的技能;4)掌握矿产资源、旅游资源、水土资源等的资源评价、开发、规划设计、保护与管理;5)掌握地质环境的评价、整治的手段和方法;6)熟悉有关规范、法规和政策,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能力。

就业领域:各类矿业企业的工程技术评价、规划、设计、开发利用与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岗位;科研设计院所、高校的相关学术领域;还可在城建、水利、电力、能源、交通、海洋、环保等行业所属的相近专业性质的岗位工作。

测绘工程专业

(中国-澳大利亚2+2双向培养专业)

    本专业是中澳2+2双向培养试点专业,入选2+2双向培养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昆明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的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城市建设、国土资源开发、各种工程建设中与测绘相关的测量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以地球表面及空间信息的合理采集、科学处理及表示为其主要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数学基础理论与应用;2)各种工程控制网的优化设计、施测及数据处理的理论与方法;3)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字化测绘;4)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变形观测及数据处理;5)GPS、GIS与RS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6)地籍管理等土地信息学知识;7)工程测量生产管理及工程建设基本知识;8)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9)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

    就业领域: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交通(包括公路、铁路与水运)、国土与房产、工业企业、海洋、建筑、水利、电力、石油、冶金、国防、测绘、工程勘察、城市与企业信息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及相关信息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政府部门、教学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能从事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规划、土地信息技术、土地综合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将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掌握现代资源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土地管理、土地法规的基础知识;2)受到土地调查、土地测绘、土地评价、土地规划设计、土地信息技术等基本技能训练;3)熟悉国家土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4)具备土地综合管理的基本能力;5)在校期间完成注册土地估价师的基本训练;6)了解土地利用与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7)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专业书刊。

就业领域:土地管理部门从事土地开发、土地规划、土地资源勘测、地籍管理、建设用地管理、土地估价等工作;可在矿山、冶金、化工、热能、核能等工矿部门从事土地勘测、规划、开发复垦、征迁预算等工作。也可在教学科研和设计部门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科研和设计工作。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安全科学基础知识、解决安全问题的基本技能,具备矿山、冶金、化工等行业的安全工程技术基础和安全管理知识,掌握多种事故预防手段,能有效预防事故、进行事故后损失控制的综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能应用相关安全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管理手段解决安全工程技术及管理问题。毕业时获得的专业技能主要有:冶金、矿山、机电、建设工程等安全方面的检测、设计、评价、研究、管理。

就业领域:可从事企事业单位、行政职能部门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职业健康安全评价;安全管理体系规划与设计;安全科学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安全教育、培训与咨询等工作。

 

地矿类

(含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二个专业)

我校地矿类的矿业工程学科是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下设矿物加工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采矿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还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下设“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今年按地矿类招生,学生入校一年后再进行分专业确认。

采矿工程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已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固体矿床开采基础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能从事矿床开采设计、施工、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并能从事岩土工程领域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根据矿床的地质条件进行矿山开采设计、规划,合理选择开采系统参数、工艺及设备。有效地组织、管理矿山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生产,安全、经济、高效地开采有用矿物。

就业领域:设计院、研究院、矿业公司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设计、科学研究、生产技术管理。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已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矿物分选及加工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从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生产、经营、设计、研究和开发工作,并具有技术经济知识、经营管理能力和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按各种矿物的不同性质,采用多种物理分选、化学分选、生物分选方法及先进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分离有价矿物,并利用当今科技手段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专家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神经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为冶炼、材料和其他产业部门提供优质原料及产品。毕业时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矿物加工工程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2)矿物加工生产技术及经营管理能力;3)矿物加工工艺设计的基本能力;4)矿物加工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5)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及自动控制的基本技能;6)矿物产品深加工和开发能力。

 

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

冶金工程专业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是我校历史最悠久的特色优势专业之一,经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该专业已成为我国冶金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博士后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声誉。

培养目标:培养人格健全、个性突出、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冶金物理化学、冶金传输原理、冶金过程控制、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等方面知识,能在冶金、化工、材料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设计、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 掌握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过程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知识;3) 具有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企业管理、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4) 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初步能力;5) 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科技发展动态。

主要课程: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制图、计算机、金属学及热处理、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冶金设备基础、冶金工程设计基础、冶金实验研究方法、重有色金属冶金学、钢铁冶金学、轻稀贵金属冶金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为支撑,其基础理论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等领域,几乎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密切相关。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热学、力学、电学、机械、自动控制、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在能源转化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满足社会在能源转换、热能动力、水电动力及热工过程自动化等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科学研究、生产运行及能源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需要。

本专业除注重学生的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外,更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艺操作能力、工程设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按照专业培养计划,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分热能动力方向和水电动力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分别进行培养。

主要课程:热能动力方向主要有热能与动力测试技术、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燃烧污染与环境、动力机械设计、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控制、传热传质数值计算、流体机械等。水电动力方向主要有水轮机、水轮机安装检修与运行、水力机组辅助设备、水轮机调节、现代控制理论、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水电厂计算机监控、水电厂现代测试技术等。

就业领域:电力、冶金、化工、建筑材料及设备、制冷空调、环境保护、汽车等部门从事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和相关方面的研究、教学、开发、策划、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昆明理工大学成立较早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是学校新确立的第一层次发展的重点学科。学院具有博士后、工学博士、工学硕士、专业学位、本科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完整系列人才培养体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及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4个本科专业、1个省级一类重点学科及2个省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及省级特色专业。学院2012年被教育部同意做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依托单位,下设专业可按卓越工程师计划进行培养。学院有一支年龄、知识和学缘结构合理,思想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目前有教职工130余人,在站博士后近10人。其中:教授40余人、副教授3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56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7人,“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才1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0人、后备人才8人。学院拥有3个省级学术创新团队,9个校级创新团队,教师一半以上有国外留学经历。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已为国家及云南地方建设培养了6000余名本科生、 600余名硕士、80余名博士,10余名博士后。学院目前有在读本科生1200余名、各类硕士研究生420余名、博士研究生90余名。

学院拥有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新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先进成形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中心等大型研究教学平台,现有实验室面积11000余平方米,国定资产近亿元,大型现代化的科学仪器设备30余台套,具有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近三年完成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百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国家专利60余项。目前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前期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研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主要研究方向:稀贵及有色金属先进材料制备、材料精密成形加工及设备、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先进钢铁材料、材料微结构计算及材料加工过程数值模拟、复合材料、表面工程、特种粉体技术等。

学生就业面向新材料、装备制造、冶金、珠宝玉石等行业,就业前景广阔,学院本科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功能材料专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

功能材料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拥有的云南省唯一一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2010年经国家批准设立,并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本专业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已具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本科多层次的系列完整教育体系,具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功能陶瓷材料器件、换能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纳米材料与器件、材料物理与化学以及功能复合材料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具备坚实的功能材料物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掌握功能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和相关器件制备、应用、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及相互关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与研究人才。

主要课程:大学英语、数学、物理、化学、制图、计算机基础、电工及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量子力学、固态物理、功能材料物理基础、功能材料工程基础、功能材料测试技术、功能材料学等。

就业领域:国家急需高素质的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功能材料专业的毕业生。本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方向,与功能材料相关就业领域有:国防工业、电子电器制造、汽车工业、通讯、航空航海、新能源材料、烟草工业、轻工业等行业中的材料制备与加工、工程技术、科研、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营销与贸易等工作,也能从事材料学科科研(设计)院所(校)的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前身是始建于1962年的昆明工学院金属材料热处理与轧钢工艺及设备专业,1998年开始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招生并组织教学,专业设有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加工、稀贵金属材料、粉体及粉末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五个专业方向。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及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1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两门。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材料领域的科学与工程方面较宽的基础知识,能在各种材料的制备、加工成型、结构与性能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技术改造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掌握材料制备、组成、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基本规律,接受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以及各种先进材料的制备、性能分析与检测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材料设计和制备工艺设计、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产品的质量、开发研究新材料和新工艺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领域:可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生产技术、工程设计、新产品与新工艺技术开发、生产管理、营销及贸易等方面的工作。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以成形工艺为技术手段、以不同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是材料科学、机械制造、自动控制的综合与交叉。1958年开始招生,2008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材料成形方向)。

本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师资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省学术带头人6人。现设金属凝固成型及控制、金属压力加工、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富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较全面的材料成形加工理论基础知识和接受卓越工程师训练,从事先进材料制备、加工工艺设备及控制系统研究、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成形加工及生产、设计、质量检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研究开发与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学与热处理、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机械原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现代测试技术、材料成形原理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在机械、冶金、汽车、电子、化工、交通、航空航天、能源、矿山等领域从事材料成形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模具设计与制造、产品质量控制及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地质学、物理光学、工艺美术、人文科学等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是全国唯一一个依托材料学科设置的二级学科。2011年申报批准“珠宝首饰材料及加工”二级硕士点。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珠宝玉石、贵金属及首饰用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珠宝首饰设计方法与加工工艺技术,具有珠宝玉石的鉴定、分析和研究能力,能在珠宝质检机构、珠宝企业、拍卖典当行及科研院所能够从事珠宝玉石鉴定、商贸营销管理、首饰设计、优化处理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结晶学及矿物学、宝石学、宝石仪器与鉴定、翡翠学、珠宝首饰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珠宝首饰的鉴定研究、造型艺术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较全面地掌握宝玉石的地质矿产资源、物质成分、晶体结构、宝石鉴定、优化处理、价值评估、款式设计与加工工艺、宝玉石文化鉴赏等知识,具有珠宝首饰与材料工艺学方面的研究、鉴定、设计、加工、贸易等方面的能力。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昆明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目前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3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本专业具有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雄厚师资力量。专业教学团队是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有2名省级、1名校级教学名师,拥有省级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按“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原则设置的一个综合性强的专业。该专业设置了多个柔性模块方向,供学生在学完公共基础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业需求等进行选择学习。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具备解决工程中专业问题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能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本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2)具有本专业的工程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现代控制理论、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编程与软件开发等知识;3)具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液气压传动与控制、数控技术、测试技术与信号分析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就业领域:本专业具有广泛的就业方向,汽车工业、钢铁冶金、电子电器制造、烟草工业、轻工业等行业均有就业和发展机会。

包装工程专业

    学科简介: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是以产品保护为目标,集材料学、艺术设计、结构设计、印刷工艺、产品防护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我校包装工程学科目前设立包装材料、包装设计、包装测试、包装印刷、运输包装以及在线图像处理等独立实验室并充分利用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工程硕士点,培养产品保护技术的各层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掌握包装防护原理和技术,具备包装系统分析、设计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印刷生产工艺分析和生产组织以及品质分析的能力,具备包装印刷设备原理分析和自动控制设计的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熟悉国家有关包装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3)掌握包装材料应用、包装防护技术、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系统集成、印刷工艺与装备、印刷品质量控制等技术;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参与生产及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维护,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4)掌握研发包装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制定包装工艺,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包装设备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产品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5)掌握生产及技术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

    就业领域: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的商品保护技术开发、物流企业从事运输安全检测、印刷企业、科研机构、商检、质检、外贸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生产、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

工业工程专业

学科简介: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国际上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专业之一,是一门以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我校工业工程学科是云南省重点建设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本学科已经形成包括本科、工程硕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等多层次的工业工程高级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培养熟悉产品设计与制造技术基础,掌握生产过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综合应用现代制造工程、管理理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方法的知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范围:本专业以生产与服务系统的“质量、成本、效率、安全”改善为业务范围。学生毕业时可获得以下知识和技能: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2)掌握制造工程、管理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外语应用能力;3)能够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解决生产与服务系统中的质量、成本、效率和安全问题;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管理素质。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到工业企业、服务行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

 

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是云南省最早成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云南省最先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已成为云南省实力最强的信息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现有教师70人,其中博士22人,有高级职称教师38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人。有云南省计算机技术应用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昆明理工大学校级创新团队3个。近五年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项,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获得省部级奖励8项。3年来,本科生保持了90%以上的就业率,华为、Infosys、东软等知名IT企业和电信、电力、银行等机构在本专业录用的毕业生比例大幅增加。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到国家机关、科研院所、教育系统、企事业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教学、维护以及科学研究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学科、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的革命性发展,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电子技术、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其它边缘科学交叉渗透、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应用型学科,已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本专业是云南省唯一得到教育部批准的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基本技能强,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就业领域:毕业生可到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事业、行业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开发、维护、系统集成等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培养方向:本专业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生物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着重培养具备信息学科与生物医学学科交叉应用及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进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生物信息学、医学信息技术、医学图像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医疗仪器研制、产品开发、大型医疗设备的操作、维修、管理等,同时也能在医疗卫生、信息产业、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现代生物医学导论、系统解剖学、生理学、放射物理学、数字信号处理、微机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电子学、医用电子仪器、医学图像处理、医学成像技术、远程医疗、生物运动信息检测等。

通信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发展,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知识面广,富有创新意识及具有终身学习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电子线路、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电波传播与天线、通信原理、交换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光纤通信、程序设计等。

就业领域: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通信、智能控制和其他相关工程技术领域;国民经济各部门、国防、企事业单位和电信、电子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从事通信相关领域的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开发、应用与维护相关设备以及技术管理工作。

自动化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备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能从事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运行、应用、优化决策等研究(包括控制和管理一体化);掌握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和软件工程技术;进行新型仪器设备和智能控制研究等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按以下二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运动控制方向:学习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综合控制技术及相关理论,以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基础理论,以计算机、电子技术及智能化仪器设备为主要手段,学生能掌握各种系统装置中有关信息的检测、处理、显示、控制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本专业领域必需的电路分析、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技术、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等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好过程自动化系统、电气自动化系统、计算机控制技术、集散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专业知识。

经过自动化工程实践训练的学生具有从事生产、科研及国民经济等各个领域的自动控制、社会经济等系统的分析研究、设计、开发、调试和维护工作;具有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控制、管理和各种信息处理技术、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就业前景:机械、电力、电子、冶金、军工、烟草等企业;工控公司、咨询公司和科研单位从事系统研发、科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或者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过程控制方向:学习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电学的基本理论、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检测技术、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技术、集散系统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知识。

学生能掌握本专业方向领域的电路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及应用、PLC可编程技术;微型计算机及单片机技术,掌握传感器及测试技术,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设计、嵌入式技术及信息处理等专业知识;具有系统装置中的信息检测、处理、显示和控制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

经过自动化工程实践训练的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测控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生产过程中检测仪表和自动控制装置的选型、配置、改进、维护的基本技能。

就业前景:化工、电力、电子、冶金、军工、烟草等企业;工控公司、咨询公司和科研单位从事系统研发、科学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或者到大专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当代测控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习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本专业学生系统学习电学的基础理论、控制理论、现代测控技术的基本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现技能,智能化仪器仪表硬软件的设计的初步技术。

学生能掌握各种系统及装置中有关信息的检测、处理、显示、控制等基本理论和技术;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领域必需的机械学、电子学、光学、计算机、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技术基础理论和传感器技术、虚拟仪器技术、自动测试与控制理论、测控系统组成原理等专业知识。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公司等从事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相结合的测控仪器和系统的开发设计;以及在测量与控制领域的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单位进行设计制造、维修、科技开发等工作;亦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从事管理、科研与教学等工作。

 

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学习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的知识,受到注册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房地产评估与营销的能力,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含房地产开发)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毕业后可在建筑业、房地产业、政府部门、专业银行、项目管理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项目监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房地产评估与营销、物业管理等专业性工作。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管理学

工程造价专业

本专业主要学习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的知识;受到注册造价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及工程经济分析的能力,培养能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造价全过程确定与控制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后可在建筑业、房地产业、政府部门、专业银行、工程造价咨询与招投标代理等专业性公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工程计价(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编审、工程招投标等专业性工作。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经济学

建筑学专业

(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本专业分别于2001年、2005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

学制五年。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绘画基础。学生主要学习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城市规划原理、建筑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项目策划、建筑设计方案和建筑施工图绘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到规划、设计、装饰、建筑管理、市政等部门从事设计、规划、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时可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

主干学科:建筑学

城市规划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已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

学制五年。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绘画基础。学生主要学习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建筑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市规划、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培养能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管理与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建筑学

景观学专业

    学制五年。本专业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本专业与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有密切的关联性,学生主要学习景观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景观工程与技术、景观设计原理、景观生态原理、景观植物与配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受到景观建筑与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国土与区域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遗产保护与利用、公园体系建设与保护、游憩与旅游规划设计等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到规划、设计、建设、环保、旅游、国土等部门从事设计、规划、管理、研究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建筑学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本专业已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

本专业是以城市水的输送、净化及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有关理论与技术为主要研究内容,与城市、城镇建设事业、工业生产、环保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的应用广泛的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城市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取水工程、消防工程、防洪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工业给水排水工程、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受到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绘图、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中专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和科研开发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学科:市政工程、环境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土木工程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是中澳2+2双向培养试点专业,入选2+2双向培养的学生毕业时可同时获得昆明理工大学和澳大利亚纽卡索大学的学士学位。

    2005年被列为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和云南省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007年5月通过全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

    本专业以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为指导,培养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注册工程师(如注册结构师、岩土师、建造师、造价师和监理工程师等)基本训练,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具备从事房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与地下建筑、市政建设、铁道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和开发等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结合市场需求设有三个方向:建筑工程方向、交通土建方向、地下建筑结构与岩土方向。目前拥有“防灾减灾力学”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结构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点。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工程力学、水利工程

工程力学专业

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云南省特色专业

本专业主要学习数学、力学、试验分析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必要的工程技术、实验技术训练,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现代实验技术手段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培养能在各种工程(如机械、土建、材料、能源、水利、化工等)中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的高级工程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拥有云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力学学科是云南省重点学科,拥有力学一级博士授权点、工程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力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科层次齐全。本专业拥有教授11人,副教授9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高级实验人员4人,博士11人,师资力量雄厚。

主干学科:力学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主要学习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建筑环境学、自动控制原理、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电气、空调技术、制冷技术、供热工程、设备自动化、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工业通风、建筑设备自动化、燃气工程、建筑设备工程预算等。 

   主干学科:市政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拥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规划、开发、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到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轨道交通、隧道、市政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规划、开发、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电力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国家CDIO“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云南省特色专业

(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电气工程及相关系统领域中的宽口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及其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电子技术、电机学、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最近更新 |
    闽ICP备06019773号